學習經歷
創作感言
「祂是經線
‧
我是緯線。」人生就像一幅織錦畫,喜悅來自過程中。
從意念發想到主題鎖定,經常得花上數個月時間。
當所有視覺元素都明確到位時,那一股感動即是促使我起身架經線的動力。
我喜歡拍攝織做過程,特別是有趣的構成畫面與技法導引。
這些結合材質與構成美的過程記錄,全收藏在本網站的作品Details裡,
DFTextilArt
Tapestry & Object Study
記憶中,小朋友們常在週末帶著文房四寶笔、墨、纸、砚,到彼此家中快樂的畫畫。
十五歲考入台北永和私立復興美工,在三年充滿藝術薰陶之環境裡,受教於郭明老師(繪畫)、葉松森老師(雕塑)
及多位教師啟蒙與指導,自此奠定了繪畫與造形基礎根基。
1986年8月結束在台職業生涯,遠赴奧地利維也納準備大學入學考試。
1986年10月進入奧地利國立維也納應用藝術大學 (Universität für angewandte Kunst in Wien
),師承美術教育系/所 Prof. Peter Weibe 和 Prof. Bernhard Leitner ,
隔年經由Prof. Maria Wessely推薦,順利跨讀織品造形系/所 ,成為Prof. Sepp Moosmann第一位亞洲學生。
從此,我將素白細長經線當成畫紙,色彩繽紛緯線當成畫筆。
經歷六年嚴謹德式教育,習得手工紡織與纖維材料專業理論與操作之應用。
我喜愛這個結合紡織工藝與科技之「應用藝術」,並將它視為日後創作與教學之發展領域。
2023 No. 2
紫丁香
2024 No. 1
金色草原
2024 No. 2
金色白樺
2021 No. 2
感 恩
2022 No. 1
E-Mail
2022 No. 2
白色太陽
2023 No. 1
一碗水
2019 No. 3
逆光
2020 No. 1
卸妝
2020 No. 2
光
2021 No. 1
浮雕
2018 No. 2
時間樣貌 15
2018 No. 2
時間樣貌 16
2019 No. 1
向日葵
2019 No. 2
黃金歲月
2017
時間樣貌 12
2018 No. 1
凝視
2018 No. 2
時間樣貌 13
2018 No. 2
時間樣貌 14
2017
時間樣貌 8
2017
時間樣貌 9
2017
時間樣貌
10
2017
時間樣貌
11
2016 No. 2
窗外的訪客 系列
II
2017
時間樣貌 5
2017
時間樣貌 6
2017
時間樣貌 7
2015 No 1
速 度
2015 No 2
熔 點
2016 No 1
尤莉的悄悄話
2016 No. 2
窗外的訪客 系列
I
2014 No2
時間樣貌 I
2014 No 2
時間樣貌 II
2014 No 2
時間樣貌 III
2014 No 2
時間樣貌 IV
2014 No 1
等候
2013 No 2
成長記號
2013 No 1
2012 No 3
絢麗光彩
2012 No 2
迷人玉指
2012 No 1
失真記憶
2011
流水
2010
Das Grün III
2006 Traumtherapie
150 x 150 cm
2004 Kleiner Jäger
70 x 71
cm
2004 Das Grün II
70 x 100 cm
2003 Fire Festival
74 x 71 cm
1998 No1
童顏童語(三)
1997
die Nacht
40 x
120 cm
1997
Dividing
Lines
43 x 87
cm
1996 Stephanie`s Sprache II
85 x 109 cm
1995 Stephanie`s Sprache I
50 x 105 cm
1992
Das Grün I
120 x
102 cm
1990
Jägertagebuch
150 x
200 cm
1988
Die Kämpfer
50 x 70 cm